長鼻藝術音樂家/鋼琴家
『天賦異稟...展現出超越年齡的想像力、品味和鋼琴技巧』-《華盛頓郵報》。
淡淡的墨香中,華盛頓郵報以“天賦異稟”四字譽之,不禁令人對韓安娜的鋼琴藝術有了幾分嚮往。她,以一顆熱愛古典的心,演繹著一曲又一曲的經典,仿佛每一個音符都承載著她對音樂的至深情懷。在各式賽場上,她的名字頻頻出現,從希爾頓頭的舞台到紐約的輝煌,從茱莉亞的巴哈齊爾比賽到薩隆德維爾托西的獎助金,每一次的獲獎都是對她音樂旅程的肯定。
在遙遠的亞利桑那州梅薩,安娜如同沙漠中的一顆閃耀珍珠,自四歲起便在東谷雅馬哈音樂學校的琴鍵上,輕柔地跳躍,開啟了她那絢爛的音樂之旅。雅馬哈的課堂,以其即興、聽力訓練、作曲以及那些基本音樂技能的教學,為她早年的音樂啟蒙添上了豐富的色彩。當五歲的她,在亞利桑那州錢德勒的新世紀音樂學院,開始接受徐飛(Xu Fei)先生的私人鋼琴課,這是她音樂之路上的一次重要轉折。在徐先生的指導下,安娜不僅學會了迅速且深思熟慮地學習各種要求苛刻的曲目,更鑄就了支撐她職業生涯的堅實技術基礎。到了十一歲,安娜已然成為了2007年音樂教師國家協會比賽鮑德溫青少年鋼琴部門的璀璨明星,奪得全國第一名的榮耀,正值她年齡的邊緣。同年,她首次與錢德勒交響樂團合作,演繹李斯特《鋼琴協奏曲第一號》,在那個舞台上,她如同初次綻放的花朵,青澀而美麗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安娜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的國際鋼琴比賽,她如同一位征服者,一次又一次地在紐約國際鋼琴比賽、新奧爾良國際青年藝術家鋼琴比賽、吉娜·巴赫豪爾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、密蘇里南國際鋼琴比賽,以及國際青年音樂家協會(IIYM)國際鋼琴比賽中橫掃獎項。她的才華,使她成為了該比賽15年歷史上唯一一位兩次獲得第一名的傳奇。2013年,她以其非凡的藝術才能,被國家青年藝術基金會評為銀獎得主,翌年更是躍升為美國藝術總統學者。
在那茱莉亞學院的深廊裡,安娜在羅伯特·麥克唐納(Robert McDonald)的啟蒙下,學成了學士與碩士的學位,這段旅程,讓她對室內樂與教學之道,懷抱著無比的熱情。在她大二之年,以一曲清新脫俗的演奏,在2016年茱莉亞吉娜·巴赫豪爾(Gina Bachauer)鋼琴比賽中脫穎而出,獲得了殊榮,翌年,科夫納獎學金(Kovner Fellowship)亦是對她才華的認可。2020年春歸時分,威廉·舒曼獎(William Schuman Award)頒予了她,以彰顯她在音樂領域裡的卓越成就與領導風範。疫情之下,她遠赴盧森堡音樂學院,進行了一場靈魂的駐留。在那裡,五個月的時光裡,她參與了十五場音樂會,每一場都以不同的節目精彩獻藝,其中不乏為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)周年慶典而特別準備的近五小時的獨奏與室內樂。此後,在凱薩琳信託基金的扶持下,她在倫敦的皇家音樂學院,追尋專業文憑的學問,受業於克里斯托弗·埃爾頓(Christopher Elton),並在2021年,榮獲斯特恩代爾·班尼特獎(Sterndale Bennett Prize)的肯定。
安娜的足跡遍佈黃倉、佩爾曼音樂計劃室內樂工作坊、克尼塞爾音樂學校及節日、茱莉亞室內樂節,以及四季室內樂節,她不僅是這些音樂殿堂的學子,更是傳統經典作品的堅定推崇者,這些作品已經俘獲了無數觀眾的心。她與眾多合作者共同探索音樂表達的新境界,從約翰·科里利亞諾(John Corigliano)的《明暗》到查爾斯·吳爾寧(Charles Wuorinen)的《大鑼》,從與風琴家丹尼爾·費卡里(Daniel Ficarri)合作的原創管風琴和鋼琴二重奏作品,到傑羅姆·貝金(Jerome Begin)的《奇異花園》,再到以古鋼琴演繹路德維希·範·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)的《A大調大提琴奏鳴曲,作品69》。她更是委託馬來西亞作曲家鄧國賢為她創作了[小子,怎麼了?(2018)],為單簧管、大提琴和鋼琴的三重奏文獻增添了新的章節。
2023年,她在納姆堡的舞台上銀光閃閃,又在國家音樂俱樂部的比賽中金光燦燦,她的音樂,已不僅是她個人的榮光,更是那些愛樂之人心中的一片璀璨。在約翰·F·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(John F.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)、愛麗絲·杜利廳(Alice Tully Hall),每一次的獨奏會,每一次的室內樂會,都是一場心靈的盛宴。而她與樂團的合作,將音樂的魔力延伸至英美兩地,那些首演的作品,更是讓人們看到了一位藝術家不斷探索和創新的勇氣。當今,她在美德兩國間穿梭,用她的音樂語言交織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。在柏林,她追隨安德拉斯·席夫爵士(András Schiff)和薩加傑·諾斯拉蒂(Sir András Schiff)的腳步,完成了藝術家文憑課程,仿佛是在告訴世人,音樂,不僅是生命的一部分,更是靈魂深處最純粹的追求。在加斯塔德音樂峰會上,她與大提琴家麥德琳·科瓦爾斯基(Madeline Kovarik)合作,對黛安娜·賽爾斯(Diana Syrse)《黑火》的演繹獲得了安德烈·霍夫曼獎(Andrée Hofman Prize),這是對她對音樂敘事能力的最高認可。她對音樂的各種解讀角度充滿好奇,不僅局限於現場演出的魅力,還擴展到了音樂對社會的影響。在2021年,借由比塔·卡泰蘭慈善參與獎(Bita Caetani Charity Engagement Award)的支持,她開始了一項紀錄片項目,細致描繪Covid疫情對一群曾於2020年在盧森堡音樂學院演出的古典音樂家的深遠影響,這些藝術家的足跡現在已遍布全球。在這一切背後,是她對音樂無盡的熱愛和對藝術表達深沉的追求,如同一條穿越時空的旋律,連接著過去與未來,遠方與此刻,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瞬間,讓世界在她的音樂中找到共鳴。
《鋼琴家安娜韓與大提琴家李孟坡演奏
拉赫曼尼諾夫大提琴與鋼琴二重奏》
在那些遙遠而又華麗的舞台上,她的音符飄揚過瑞士盧塞恩的夏夜,輕拂過盧森堡音樂學院的殿堂,經過皮埃爾·布列茲廳(Pierre Boulez Saal)的靜謐,與克里斯托弗鋼琴沙龍的深情對話。遠至黃倉、紐波特的古典室內樂系列,近至台北國家音樂廳、高雄衛武營,她的旋律在舒伯特俱樂部(Schubert Club)綻放,休斯頓與波士頓的喬丹廳回響,最終落腳於弗吉尼亞的藝術節。這一路上,她與金·卡什卡申(Kim Kashkashian)、史蒂芬·伊瑟利斯(Steven Isserlis)、蘭德爾·古斯比(Randall Goosby)、伊扎克·帕爾曼(Itzhak Perlman)、伊達·卡瓦菲安(Ida Kavafian)、約翰·邁爾斯科(John Mauceri),以及門-普歐·李(Menahem Pressler)、利蘭·科(Leonidas Kavakos)、維羅納四重奏(Verona Quartet)等名家共譜華章,繼續了與已故文森特·利昂蒂(Vincent Lionti)的不朽對話。在這樣的音樂旅途中,安娜以她的才華與堅持,繪製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,每一個音符都承載著她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。就像一首永不結束的曲子,隨著時間的推移,她的音樂在世界各地繼續迴響,為無數聽眾帶來了感動和靈感。在她的音樂中,我們看到了一個藝術家對於完美的不懈追求,以及音樂對於人心的無窮魅力。
《2024長鼻藝術主辦音樂會『盛夏夜騎晚風』安娜演出引發樂迷熱烈關注》
《大提琴家李孟坡、長鼻藝術李祐臣執行長、鋼琴家韓安娜》
《舞台上充滿魅力的鋼琴家韓安娜於台下也有可愛調皮的一面》